1988年,台湾解除戒严令后,许多台湾同胞踏上了返乡之路。在广东丰顺县埔寨镇的采芝楼村,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,凭着42年前的零碎记忆,艰难地寻找着失散的亲人。当他推开一户农家的木门时,屋里的人先是一愣,随后用疑惑的目光打量着这位陌生来客。就在气氛凝固的瞬间,一位老妇人突然冲上前去,当四目相对时,两位老人顿时泪如雨下。汉光啊,终于把你盼回来了!两人紧紧相拥,泣不成声。
周围的亲人们并不知道,这对老人已经分离了整整42个春秋。老人颤抖着报出自己的名字——谢汉光。这个名字立即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,不仅迅速恢复了他的党籍,还为他办理了离休干部待遇。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究竟是谁?为何能获得如此特殊的礼遇?
展开剩余76%1917年9月,谢汉光出生在采芝楼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。1940年,勤奋好学的他考入新成立的国立广西大学农学院森林系。虽然建校时间不长,但这里云集了竺可桢、李四光等学术泰斗。在进步教师的影响下,谢汉光积极参与抗日活动,结识了梁铮卿、陈仲豪等志同道合的同窗,这些人都将成为日后台湾地下党的骨干力量。
毕业后,谢汉光因表现优异被留校任教,很快又升任柳州黔桂铁路农场主任。当时正值抗战最艰苦的岁月,目睹百姓流离失所,谢汉光虽身处农业岗位,却时刻心系民族存亡。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几名受伤的抗日志士仓皇逃入农场,身后还有日军追兵。谢汉光临危不乱,将他们藏进地窖,机智地骗过了搜查的日军。这次惊险经历,让他更加坚定了革命信念。
抗战胜利后,为筹备台湾解放工作,组织决定派遣谢汉光赴台。恰在此时,他的恩师、时任林农实验所所长的老师想到了这位得意门生,特意邀请他同赴台湾。尽管新婚燕尔,面对妻子的不舍,谢汉光仍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。临别时,他握着妻子曾秀萍的手说:此去经年,若久无音讯,你可另择良缘。妻子泪眼婆娑,他却忍不住又说:一定要等我回来。谁曾想,这句承诺让妻子苦等了42个春秋。
抵台后,在老师安排下,谢汉光顺利进入台湾省林业试验所,以此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。他积极联络革命同志,协助建立多个地下党组织。1947年,当得知老同学张伯哲来台,他立即安排其担任试验所科长,并与钟浩东等人共同开展地下活动。在他们的努力下,台湾地下党组织迅速发展壮大。
然而好景不长,随着国共内战形势变化,台湾局势日趋紧张。二二八事件后,国民党加紧镇压。谢汉光一面发表学术论文作掩护,一面坚持地下工作。1950年白色恐怖时期,陈仲豪等战友相继被捕,谢汉光也上了通缉名单。危急关头,他收到预警后立即潜往台东,在当地村民帮助下化名叶依奎,隐居于高山村落。
此后38年间,谢汉光过着与世隔绝的农耕生活,却始终心系组织。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后,他终于踏上归途。当看到白发苍苍的妻子和三个从未谋面的孙子时,老人百感交集。虽然最初只获得微薄补助,但经过组织调查核实,最终恢复了他的党籍和离休待遇。老战友陈仲豪闻讯赶来,两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相拥而泣。
谢汉光的传奇人生,既是一位无名英雄的奋斗史诗,也是一曲忠贞不渝的爱情赞歌。他用42年的坚守,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。
发布于:天津市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